對冷裂紋敏感性較大的低合金鋼講解說明
來源:中創儀器
時間:2016-03-17
對冷裂紋敏感性較大的低合金鋼和拘謹度較大的焊件應采納后熱辦法。
后熱即是焊接后當即對焊件的悉數或部分進行加熱或保溫,使其緩冷的技術辦法。它不等于焊后熱處理,后熱有利于焊縫中分散氫加快逸出,削減焊接剩余變形與剩余應力,所今后熱是避免焊接冷裂紋的有用辦法之一,采用后熱還可以下降預熱溫度,有利于改進焊工勞動條件,后熱關于簡單產生冷裂紋又不能當即進行焊后熱處理的焊件,更為實際有用。
后熱溫度通常為200—350~C,保溫時刻與焊縫厚度有關,通常不低于0.5 h。溫度到達200~C今后,氫在鋼中大大活潑起來,消氫作用較好,后熱溫度的上限通常不超越馬氏體改變完結溫度,而定為350℃。國內外規范都沒有規則后熱保溫時刻,根據工程實踐經驗,本規范提出不低于0.5h:當然保溫時刻與焊縫厚度有關,厚度越大,保溫時刻越長。
壓力容器或受壓元件焊后熱處理厚度δPWHT按如下規則選擇。壓力容器及其受壓元件,需求進行焊后熱處理的條件,應遵循有關規范規則,例如GBl50中10.4的規則:決議容器及其受壓元件是不是需求進行焊后熱處理的主要條件之一是鋼材厚度δs (鋼材厚度δs不小于名義厚度減去鋼板負誤差)(GBl50中10.2.1)。
本次修訂規范時將斷定焊后熱處理規范參數的厚度,定名為“焊后熱處理厚度(δPWHT替代1992年版JB/T 4709中的厚度δ,這是一個概念性改變。需求進行焊后熱處理原因是焊接,焊縫金屬的厚度表明晰焊接對剩余應力、熱影響區安排、功能影響規模及程度,因而決議焊后熱處理的規范參數的目標應是焊縫厚度,而不完滿是鋼材厚度。
在本規范中將斷定焊后熱處理厚度δPWHT辦法分為等厚度全焊透對接接頭與不等厚焊接接頭兩種狀況,壓力容器及其受壓元件在同一爐內進行焊后熱處理時,取它們未經熱處理的焊后熱處理厚度δPWHT作為斷定熱處理規范參數的根據。
在規范正文8.2.1、8.2.2中所提及的母材厚度、殼體厚度、封頭厚度、管頸厚度都是指的該處鋼材厚度δs (δs包含腐蝕裕量)。